美媒:中資10年收購大量歐洲企業 四成交易有北京身影

經濟脈搏

發布時間: 2020/10/03 18:01

最後更新: 2020/10/03 18:04

分享:

分享:

中國近年不斷加大對歐洲投資,美國媒體報道,中國政府在過去10年間以「股東」身份,多次涉入歐洲企業的併購案,在約650宗投資中近40%涉及中國國有或其轄下企業。由於歐洲缺乏嚴格審查制度,收購幾乎在無阻礙下通過。歐盟本月11日將執行新法例,預防外資帶來的風險,據指中國正是其首要防範對像。

《華爾街日報》引述荷蘭顧問公司Datenna BV研究指,在許多歐洲企業合併案和收購案中,中國政府的影響力實際上隱藏在層層所有權、複雜的股權結構中,並經濟透過企業旗下的歐洲子公司出面進行交易,同時北京也常向這類收購行為提供優惠補助措施。

歐盟周四特別峰會 將呼籲重新平衡與中國關係

歐盟首次就網絡黑客攻擊實施制裁 中方:反對動輒單邊制裁

報道舉例指,數年前的歐元危機導致葡萄牙、希臘、意大利等南歐國家出售昂貴的基礎設施給中國,美國顧問公司榮鼎集團(Rhodium Group)發現,2010年到2020年上半年,中方在歐盟直接投資的1880億美元中,有56%來自國營企業。

輪胎製造商倍耐力被中國化工集團收購

另有追蹤中國資金流的私人研究員亦指出,在公開的收購案中,超過半數背後有中國國有企業的影子,如中國化工集團2015年收購意大利輪胎製造商倍耐力(Pirelli),明顯是國有企業所為,更不要說其他規模較小、未公開,以及由子公司出面收購的交易。

但歐洲沒有像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(Cfius)那樣有力、積極的系統,可基於國家安全疑慮擋下國際收購案。部份歐洲官員愈來愈擔心,歐洲企業會受制於外來影響力,喪失重要創新能力,尖端產業也蒙受侵害。歐洲審計院(ECA)本月一份報告指出,有關中國直接投資的官方資訊「不及時」及「零碎不全」。

對此,歐盟擬通過新法例來彌補缺失,以預防外資帶來的潛在安全問題。歐盟官員也敦促成員國不要因肺炎疫情導致的經濟萎縮,而賤賣國內企業。

一帶一路再受挫?愛沙尼亞否決中資建最長海底隧道

歐盟擬擴大審查範圍 避免國防、通信等行業被中資收購

責任編輯:陳建錫

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,Bookmark hket.com中國頻道

立即訂閱 讚好《香港經濟日報 hket.com》粉絲專頁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